AlphaGo打敗韓國棋手李世石后,人工智能概念引爆全球。谷歌、Facebook等科技巨頭還專門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,布局人工智能,想在深度神經網(wǎng)絡計算等領域中有所突破。對于人工智能來說,算法固然重要,但能以更低功耗,更快速度來運行算法的芯片,是該領域不可缺少的環(huán)節(jié),也成為了各大科技公司突破的關鍵。
于是,研究人員從人類本身出發(fā),希望能設計出一款可以模擬人類大腦運行,能像大腦一樣快速反應、處理信息的芯片。
IBM5月公布的最新相變存儲芯片
當?shù)貢r間8月3日,IBM官方宣布,科學家使用相變材料,制造出了能存儲和處理數(shù)據(jù)的隨機脈沖神經元。科研人員表示,這種神經元集群與人造突觸等納米計算元件聯(lián)合,或是制造可用于認知計算領域的下一代超密集神經形態(tài)計算系統(tǒng)的關鍵。
相變,是指物質從一種相轉變?yōu)榱硪环N相的過程。物質系統(tǒng)中物理、化學性質完全相同,與其他部分具有明顯分界面的均勻部分稱為相。與固、液、氣三態(tài)對應,物質 有固相、液相、氣相。相變材料,指的是隨溫度變化而改變物質狀態(tài)并能提供潛熱的物質。轉變物理性質的過程稱為相變過程,這時相變材料將吸收或釋放大量的潛熱。
該研究由IBM 蘇黎世研究院埃萬杰洛斯·埃萊夫特里烏負責。他在接受采訪時稱:“十多年來,我們一直在研究相變存儲(PCM)材料。今年5月我們公布的最新相變存儲技術 表明,每個單元能穩(wěn)定存儲3比特數(shù)據(jù);現(xiàn)在我們再次證明,基于相變材料的人工神經元能執(zhí)行多種計算,如檢測數(shù)據(jù)關聯(lián)等,而且速度快、能耗低?!?/p>
根據(jù)IBM的研究報告,最新制造出的人工神經元由包括鍺銻碲化物在內的相變材料組成,這些相變材料會展示出非結晶態(tài)和結晶態(tài)兩種穩(wěn)定的狀態(tài):一種非結晶態(tài);一種結晶態(tài),是制造可擦寫藍光光盤的基礎。
藝術家創(chuàng)作:相變合金液鍺銻碲(GeSbTe)覆蓋的人造神經元。 來源:IBM 研究院,新智元
研究人員在人工神經元上施加了一系列電子脈沖,使相變材料不斷結晶,最終導致神經元“點火”。這一過程通俗來說,與人類接觸某些熱屬性的東西后,大腦給出的反應相似。
將 該屬性用于探測行為,發(fā)現(xiàn)可以觀測到數(shù)據(jù)的實時流通聯(lián)系。舉例來說,在物聯(lián)網(wǎng)中,傳感器能收集并分析海量天氣數(shù)據(jù)用于天氣預報,而你想找出其中哪些是暫時 相關的。“只用一個神經元就可以做出這樣的區(qū)分,因為這個神經元與多個接收這些事件的突觸相連。我們在研究中多次展示了如何從多個事件流當中檢測關聯(lián) 性?!盜BM研究員 Manuel Le Gallo在接受采訪時說。
參與這項研究的IBM蘇黎世研究員(從左到右):Abu Sebastian,Evangelos Eleftheriou,Tomas Tuma,Angeliki Pantai 和 Manuel Le Gallo
與傳統(tǒng)材料制成的神經元不同,相變神經元的尺寸能小到納米量級別。研究論文指出,未來這一材料可以小到14納米。
IBM蘇黎世
其次,它的信號傳輸速度很快,功耗很低。IBM稱,這些人工神經元能耐受數(shù)十億次的開關操作,相當于以100赫茲的更新頻率工作多年。神經元每次更新所需的能量不到5皮焦(10-12焦),平均電壓不足120微瓦(百萬分之一瓦)。
最 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相變神經元是隨機的,這意味著它能像生物神經元一樣不可預測。在生物的細胞里,震動表明特定的輸入,但不一定會得到同樣的輸出。 IBM的相變神經元正是利用了隨機性,讓神經元完成了不可思議的工作,比如從復雜的數(shù)學題目中得出局部最小準則(local minimum criterion,LMC),這是依靠算法的數(shù)字計算機無法做到的。
正是因為上述特性,相變存儲器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取代目前的 SRAM、DRAM、FLASH等產品成為未來主流的存儲器產品。《經濟學人》評論認為,這是在人造大腦方面的又一突破。
目前,IBM的相變神經元擁有10乘10的神經元陣列,將5個小陣列組合成一個500神經元的大陣列,該陣列可以用類似人類大腦的工作方式進行信號處理。
未來,IBM研究人員計劃構建包含幾千個相變神經元的單一芯片,并編寫能充分利用相變神經元芯片隨機特性的軟件。
資訊編輯:中國財富500強(m.shellcamp.com/)